“基金亏损基民不买单了”,南方瑞合三年退还超三千万元管理费

亏损的基金到底该不该收管理费?

“赚钱才收管理费,不赚钱就退钱”走进现实。

日前,南方瑞合三年因前一个封闭期内未能取得正收益,而退回3200余万元管理费至基金资产,引起市场讨论。事实上,这并非业内首只因业绩不达标而“白打工”的产品。在全行业范围内,费率向下已成主旋律,公募管理人在这一领域已有诸多创新探索。

亏损的基金到底该不该收管理费?引发热议的背后,是投资体验不佳的投资者对公募基金依靠管理费旱涝保收的质疑和不满。在业内人士看来,保护投资者利益既要靠管理人的道德与觉悟,又要靠利益分配机制的不断优化。创造价值,才能共享价值,基金公司需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和服务质量。

“不赚钱不收管理费”

日前,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南方瑞合三年已于9月6日起进入新一轮开放期,但因业绩未能达标,将于9月5日返还最近三年的管理费至基金资产。

作为一只分档固定费率基金,南方瑞合三年是业内此前对费率改革的一次创新探索,即“赚钱才收管理费、多赚不多收”。基金合同规定,每个封闭期的最后一日,若基金份额的期末净值小于或等于期初净值将全额返还前一开放期的管理费至基金资产。也就是说,只有产品在封闭期收益为正时,基金公司才能获得劳动报酬。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南方瑞合三年的累计单位净值为1.5799元,低于2021年9月15日1.7456元的期初净值。从业绩表现来看,南方瑞合三年的区间收益为-9.75%,跑赢业绩比较基准5.27个百分点。

那么,这只产品大概要退回多少管理费?据定期报告,该产品2021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管理费合计为3447.1万元。去年7月,该产品将管理费从1.5%降至1.2%,以当时半年度月平均管理费估算,南方瑞合近三年的管理费约为3277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因该封闭期产品运营时间并非完整的半年度区间,这一预估数据可能有一定误差。

“这几年来市场接连下跌带来净值连续下挫,投资者体验很差,都在怀疑管理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南方瑞合三年作为此前行业试点浮动管理费的代表产品之一,履行基金合同的约定退回了管理费,受到关注也在情理之中。”一位基金业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事实上,这并非业内首只因业绩不达标而“白打工”的产品。9月6日,东方红产业升级公告称,因去年9月6日至今年9月6日的收益率为-21.19%,本季度对日区间适用的管理费率为0。

据第一财经查阅,除了前述产品外,公募管理人在管理费领域已有诸多探索,例如在基金份额净值跌破收益增长线期间暂停计提管理费、目标触发自动清盘且累计收益小于3%不收管理费以及现存较多的浮动费率基金。

所谓浮动费率基金,是一种根据特定条件进行调整的管理费收费方式,这些条件包括投资者持有时长、基金的产品规模或业绩表现。

以一只与业绩挂钩的产品为例,该基金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和业绩报酬两部分组成,其中50%为固定管理费,另外50%为或有管理费。在每个封闭期的最后一日,若基金份额的期末净值小于或等于期初净值,该封闭期内的或有管理费全额返还至基金资产。

在业内人士看来,浮动费率的设计思路旨在从利益机制上将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持有人绑定,增强投资者与基金管理者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正向效应。不过从阶段性结果来看,产品的业绩表现并未如预期般亮眼。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目前市场上共有142只收取浮动管理费的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包括72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在有近三年数据的主动权益类产品中,景顺长城价值领航两年持有期和华安证券汇赢增利一年持有A区间收益为正,分别为38.31%、10.2%。而亏损最多的光大阳光智造A,近三年已累计下跌60.57%。

亏损产品该不该收费?

近年来,A股市场表现萎靡不振,公募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也并不亮眼。Wind数据显示,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885001)已经连续收获6个“半年阴线”,截至9月6日,该指数累计下跌41.81%。

因此,即使有费率方面的优惠,投资者的不满也在持续扩大的基金亏损中不断积累。尤其是绝大部分在2021年发行的三年期产品业绩纷纷“滑铁卢”,让“看着产品亏损越来越大却不能止损”的投资者们体验感越发不佳,并提出疑问:亏损的基金到底该不该收管理费?

第一财经记者与多位投资者交流后发现,大致可以分为“挣钱才有资格收钱”和“如果觉得只能赚不能亏就不该买基金”两类。“把钱交给专业人士管理,就是希望能赚钱。那问题是亏损了受损失的是我们,为什么他们还能赚钱?”其中一位投资者小凯(化名)认为,收管理费隐含的前提应该是让投资者赚到钱。

小凯进一步表示,基金公司是按照资产规模来收取管理费,不管基金持有人是否赚钱,基金公司都能收到固定比例的管理费。这也意味着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没有捆绑在一起,投资者利益至上的理念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

“如果投资的产品亏损,确实从情感上觉得机构收取管理费不公平,但投资有风险。”一位具有多年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小温(化名)则认为,机构投资也需要付出相应的运营和人力成本,所以(收管理费)也能理解。

“如果基金收益表现无法扭转,单纯降低费用并不能改变整体性瓶颈。”华南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降费让利不能打消投资者对投资回报预期上的担忧,不过从价值观正确或者说情绪疏导的角度来看,的确是一件顺应投资者情绪的好事。

“这关键是产品的设计,如果一开始(基金合同)规定是什么样的,就按照合同规定来。”他认为,如果投资者更加倾向于浮动管理费模式的产品,很多公司也有此类产品的布局,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灵活选择。

沪上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则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浮动费率模式的确会让他们感觉“更加合理一些”,尤其迎合了投资者“基金亏损凭什么我买单的”怨气。但从本质上看,固定费率与浮动费率的差别无非是从现行的牛熊市“旱涝保收”模式向牛市多收一点熊市少收一点模式转变。

费率改革仍在继续

公募基金依靠管理费旱涝保收,一直都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基金产品成立后,由于涉及各项成本,不管基金是否赚钱都会收取管理费等开支。管理费也是基金管理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去年7月,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动,从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降至1.2%、托管费率降至0.2%,逐渐扩至货币型、债券型、指数型基金等低费率产品也主动降低管理费率或托管费率,费率向下已成主旋律。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9日,对比费率改革之前的数据,实施降费举动的基金公司数量已增至153家,涉及基金产品数量超过3908只(仅计算初始基金),占行业总量的36.63%。从调整名单来看,已有近九成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实施了降费。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今年上半年合计收取管理费为614.48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6.18亿元,下滑比例达13.53%。此外,超过半数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9家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减少超过1亿元。

在近期的降费方案中,还有华夏基金、华宝基金、博时基金多家公募下调旗下相关产品的基金申购赎回费率,部分满足条件的基金赎回费甚至直接减免。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对费率探索的本质是优化基金投资环境,最终满足的是投资者需求和优化投资体验。“无论哪种方式,产品能否让投资者接受,还是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水平和基金收益表现。”前述华南人士对第一财经说。

为什么公募基金绝大多数要采取固定管理费的模式,而非浮动管理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前述基金业分析人士解释称,如果绝大多数产品都采用了浮动管理费的模式,亏钱退回管理费,有可能会诱导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以及公司运营更加激进,确保公司在市场出现系统性机会时赚到足够多的钱,从而保障公司在熊市年份中也能正常运转,这势必加剧市场波动。

另一方面,这样的运营模式,也会导致行业中小型机构完全失去生存空间,从而导致头部的马太效应加剧甚至是某种程度的垄断。“这些问题既有海外案例的参考,也有商业逻辑的推演,也许公募基金固定收费模式不够完美,但相对浮动模式是利大于弊的。”他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滚雪球吧 - 让财富的雪球滚起来 » “基金亏损基民不买单了”,南方瑞合三年退还超三千万元管理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