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的零售业务正遭遇增长的瓶颈。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今年上半年,部分银行零售业务的收入、利润占全行的比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盈利能力减弱。为弥补资产投放缺口,各家银行相继发力消费贷、经营贷,以量补价成为缓解之法,但会面临资产质量上升的风险。
部分银行零售业务“失速”
从2024年半年报的情况看,部分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进入了近些年的一个低点。
作为“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零售板块依然优势明显,不过该行的零售业务中间收入依然承压。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的零售金融在总业务中的营收、利润贡献占比均超过55%。该行上半年大财富管理收入197.79亿元,同比下降23.47%。
上半年,招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为511.98亿元,同比下降1.12%;营业收入为959.43亿元,同比下降3.05%。
半年报显示,中信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营收由去年同期的439.97亿元下降至434.64亿元,贡献营收占比由41.4%下降至39.9%;税前利润则由112.38亿元,下降了85.64亿元至26.74亿元,占比由26.5%大幅降至6.1%。
2021年至2023年、2024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分别为825.63亿元、846.64亿元、864.24亿元、434.6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0.4%、40.1%、42%、39.9%。
该行零售银行业务税前利润逐年下滑,2021年至2023年、2024年上半年,该项业务税前利润分别为227.04亿元、173.8亿元、159.35亿元、26.7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9%、-23.45%、-8.31%、-76.21%。
平安银行的零售、对公业务也进入了再平衡的新阶段。今年上半年,该行零售业务收入、净利润在全行的占比,已经降至50.6%、7%,而对公业务则上升至42%、79%以上。
2020年-2023年这4年间,该行零售营业收入占比都超过了57%,在2024年上半年降至50.7%。
关于零售业务盈利失速的原因,是由于该行主动摒弃千亿级高风险零售资产,对营收造成了较大冲击。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总结,在个贷投放结构里,上半年平安银行加大住房按揭、持证抵押、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力度,试图促进“量、价、险”平衡发展。
“作为一家零售银行,按揭贷款及代理保险业务占比较高,客观上使我们自去年以来受到了更大影响。”在9月2日举行的2024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直言。
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表示,上半年信贷整体呈现出零售贷款弱于公司贷款的格局。“较上年末而言,截至6月末,我行公司贷款增长9.9%,个人贷款增长4.86%,公司贷款增速高于零售贷款5.04个百分点。作为一家典型的零售银行,零售信贷增速低于5%,这个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徐学明说。
也有的城商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比如,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127.30亿元,同比增长6.41%;实现零售利息净收入121.44亿元,同比增长9.39%,全行贡献已达49.1%,同比提升2.38个百分点。江苏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收占比是34.15%,宁波银行个人业务营收占比为31.21%。
个贷规模增长
虽然零售业务的营收、净利润占比有所下降,但从2024年中期业绩数据来看,多家银行个贷业务呈增长态势。
其中,农行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规模增长在六大行中最为迅猛,前者较上年末增长26.5%,后者增长28.4%。针对个人消费贷与个人经营贷规模的增长,农行在财报中表示,前者源于积极拓展消费领域场景;后者源于该行持续加大普惠贷款投放。
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809.22亿元,增长2.1%,尽管整体增幅不高,但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分别实现了17.4%和16.7%的双位数增长;建行个人贷款和垫款8.76万亿元,较上年末的增幅更低,仅为0.94%,但其个人消费贷和个人经营贷也同样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较上年末分别增长了13.99%、13.93%。
截至2024年6月末,“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777.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27%;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301.96亿元,同比增加了25.28亿元,增长了9.14%。
城农商行毫不示弱。上半年,宁波银行持续发力消费信贷,截至6月末的个人贷款总额5231.48亿元,比年初增长3.14%,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个体经营贷款余额分别为3318.15亿元、990.82亿元,均较上年末有所增加。
冀光恒强调平安银行“零售做强”战略方针不会改变。“如果平安银行最终成为一家批发银行,那它的特点就没有了,市场不再认可,也不再会有估值。随着我们自营渠道的建设,低风险贷款如按揭贷款、代发工资规模都在增加,最近一两个月零售业务基本企稳了,还有零售不良生成率也有所下降。”他称。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随着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个人消费能力和企业经营活动将继续增长,个人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银行也需要警惕过度放贷带来的潜在风险,确保贷款质量,避免不良资产率上升。
不良增长明显
从不良的数据看,部分上市银行个贷不良率有明显的增长。
比如,农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个人卡透支、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均出现上涨,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17%,较上年末的1.04%上涨0.13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个人不良贷款794.19亿元,增加186.62亿元,不良率为0.9%,上升0.2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个人逾期贷款率2.22%,较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邮储银行个人小额贷款不良率为1.88%,上年末则为1.73%。
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42%,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该行提到,部分个人客户的还款能力仍处在恢复过程中,个人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
上海银行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1.11%,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该行指出,从上半年整体趋势看,二季度资产质量已较一季度呈现趋稳态势,不良生成季度环比减少,将继续深化客群和资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措施,保持个人贷款资产质量相对稳定。
未来,零售业务的风险来自哪里?冀光恒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零售业务的主要压力源于风险,风险则源于缺乏自营渠道。
招行副行长王颖在业绩会上表示,预计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零售信贷资产质量管控仍然面临挑战,招行零售信贷的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逐季可能还会略有上升,但她同时也表示,相信整个零售信贷的风险是稳定可控的。
浙商银行行长助理、首席风险官潘华枫表示,部分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还款能力面临考验。受当前经济环境及房价下跌影响,部分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的信用风险上升趋势延续,这也是资产质量所面临的风险压力来源之一。
责任编辑:曹睿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滚雪球吧 - 让财富的雪球滚起来 » 透视银行2024中报:多家零售业务“失速”,部分个贷规模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