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50.23亿元,同比下降12.6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39.61亿元,同比下降21.92%。 券商业绩整体承压,行业排名前十的券商业绩皆有不同程度的缩水。尽管头部券商业绩整体承压,但抗风险能力较强,流动性风控指标有所改善。
在行业遇冷的大背景下,首创证券等8家中小券商逆势突围,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8家券商业绩增长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券商自营业务中固收类资产占比较高,在上半年“债牛”行情中获益颇丰;另一方面,部分券商依靠差异化特色化业务突破桎梏。
头部券商抗风险能力增强 负债下降
2024年上半年,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50.23亿元,同比下降12.6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39.61亿元,同比下降21.92%。
民生证券研究认为,上半年证券行业业绩承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券商经纪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均受资本市场周期性波动影响,同时交易经纪费率受竞争加剧、政策调整等影响趋势性走低。
营收排名情况,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以301.83亿元的金额高居榜首;第二至第五名分别是华泰证券(174.41亿元)、中国银河(170.86亿元)、国泰君安(170.70亿元)、广发证券(117.78亿元);第六名至第十名分别是申万宏源、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证券、东方证券、浙商证券,均处于80亿元至100亿元的营收之间。
归母净利润排名情况,中信证券以105.70亿元稳居第一,是唯一一家净利润破百亿的券商;华泰证券(53.11亿元)、国泰君安(50.16亿元)、招商证券(47.48亿元)、中国银河(43.88亿元)分列第二至五名;排名第6-10名的券商分别是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净利润皆超过了20亿元。
营收增速情况,排名前十的券商皆有不同程度的缩水。净利润增速方面,前十大券商中只有招商证券一家正增长。
尽管头部券商业绩承压,但抗风险能力在增强。业绩排名前十的券商中,绝大部分券商今年上半年的流动性风控指标较2023年有所提升。
证监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明确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同时对风险覆盖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资本杠杆率等做了强制性规定。
今年上半年营收排名前十的券商,今年上半年净资本(母公司报表,下同)之和为9100.78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4.65%。
营收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今年上半年净稳定资金率较去年年末增长的有10家,流动性覆盖率增长的有8家,资本杠杆率增加的有9家,净资本增长的有8家,风险覆盖率增长的有9家(注:中国银河未披露2024年上半年数据)。
头部券商中,中金公司各项风控指标都有改善。截至2024年6月30日,中金公司净资本为464.37亿元,较2023年年末的441.26亿元增长25亿元;流动性覆盖率为268.21%,较2023年年末的201.13%增长67.08个百分点。
负债成本看,43家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负债成本平均为3.04%,同比下降0.11pct。经营杠杆来看,43家上市券商经营杠杆率均值为3.36倍,同比下降0.13倍。43家上市券商有息负债合计5.3万亿元,同比微增1.3%。
研究认为,政策密集出台后市场情绪有望回暖,持续关注市场成交及指数反弹的持续性,若市场β向上,则券商行业仍有弹性空间;政策层面,在监管扶优限劣的政策导向下,券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将加快,优质头部券商在稳健经营、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部分中小券商逆势突围
尽管今年上半年大部分券商业绩下滑严重,但在43家A股纯证券业务券商中,仍有8家券商的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这8家券商分别是东兴证券、首创证券、红塔证券、华林证券、南京证券、中原证券、第一创业、华安证券。其中,东兴证券的营收增速最高,为168.28%;首创证券归母净利润增速最高,为73.39%。
根据上述8家券商的业绩预告及半年报,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营收入的增长,尤其是固收类自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因为今年上半年属于债牛行情。如东兴证券称公司投资业绩大幅增长,实现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大幅提升。
又如首创证券称,今年上半年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较大。今年上半年末,首创证券债权类自营资产约占自营总资产的77%。
首创证券还表示,上半年业绩大增的另一个原因是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幅较大。报告期内,首创证券资产管理类业务实现收入5.52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96%,同比增长144.51%。
这些年来,首创证券的自营投资业务收入占比一直很高,长期以来是第一大主营业务。但自营业务有“靠行情吃饭”的特征,业绩会随着行情的大幅波动而波动。
而资管业务中尤其是主动管理方向,是这些年券商发力的重点领域。作为中小券商的首创证券,不仅通过资管业务建立自己业务第二增长点,还能够减少对行情的依赖,平滑业绩波动。
大型投行发展路径:国际化不可或缺
券商投行业务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全市场共发行股权融资项目95家,同比下降70.40%,募集资金879.17亿元,同比下降81.1%。其中,IPO项目43家,同比下降76.63%,募集资金302.72 亿元,同比下降86.16%;股权再融资项目52家,同比下降62.04%,募集资金576.44亿元,同比下降76.62%。
2024年上半年,43家纯证券业务上市券商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合计140.03亿元,同比下降41.07%。
排名看,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今年上半年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排名前四,都超过了10亿元,金额分别是17.35亿元、12.81亿元、11.66亿元、10.02亿元。
今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承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股IPO进一步收紧,再融资放缓。研究认为,IPO业务不可能一直收紧,后续收入有望反弹。
当下,政策支持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做优做强,鼓励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做精做细。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回顾整个券商行业发展历程,四次大规模的业内重组整合帮助行业实现优胜劣汰,中信证券商抓住机会通过并购重组逐渐成为“行业一哥”;中金公司收购中投证券(现整合为中金财富),补强零售经纪业务,夯实财富管理基础。
建设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投行,也离不开业务国际化。其中,中金公司因较早的国际化布局,形成了突出的跨境业务能力,在多项领域取得了一定优势地位,并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国家机会。 2024年上半年,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IPO规模排名市场第一 ;作为全球协调人主承销港股IPO规模排名市场第一;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港股再融资及减持项目规模排名市场第一;2024年上半年,根据Dealogic数据,中金公司并购业务继续位列中国并购市场第一。
建设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投行,不仅资产规模要大,还应该注重业务模式升级带来的经营效率的提升。 业务模式升级具体包括: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和机构化转型;投资银行业务探索“投行+投资+投研”的协同联动模式;自营投资业务锚定非方向性投资策略;资产管理业务加速公募化渗透,持续发力主动管理等。
责任编辑:公司观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滚雪球吧 - 让财富的雪球滚起来 » 头部券商抗风险能力增强 部分中小券商逆势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