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更新深化加力,新质发展央企担纲

文|杨帆 于翔 刘海博 尹欣驰 华鹏伟 窦子豪 中信证券研究

国新办于7月26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阐述了央企在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改革进展与政策方向,并对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介绍,提出“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中央企业正担负起产业创新变革和扩内需稳发展的双重重任,将有效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带来广泛的投资机遇。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细分领域,以及可能的并购重组机遇;在内需投资方面,建议关注央企集团在更新需求端的产业链带动和设备供给端的持续受益。

▍政策: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26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阐述了重点领域改革进展与政策方向。在央国企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强调加大力度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营收的考核。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方面,提出“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

二十届三中全会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企业凭借整合能力与资源优势当责无旁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墨强调“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与之配套提出“构建全面创新体制”,与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方向高度契合。根据科技部数据,2023年全国研发投入达到3.3万亿,其中中央企业的投入为10,660亿元,占比约1/3。中央企业凭借深厚的积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具有先天优势。2023年以来,围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未来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并在2024年3月底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在5、6月连续启动第二批、第三批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根据国资委数据,中央企业2023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

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正纳入央企考核,为央国企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此次新闻发布会中,国资委再次强调“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2019年以来,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体系经历了从“两利一率”到“一利五率”的演变,考核维度逐步完善。2020年将研发投入强度单列考核,更加侧重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2024年3月两会部长通道上,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提出“到2025年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出,将“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我们认为在考核“指挥棒”的牵引下,央国企一方面或将增强内生培育,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进科技类央企集团的并购重组。在具体方向上,我们建议关注国资委“9+6”产业布局所涉及的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行业。

聚焦“五个加快”,统筹推进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业升级。

2024年5月,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中央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推进会议,指导中央企业率先行动,聚焦“五个加快”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此次发布会中,国资委王宏志副主任提出“未来五年,中央企业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据此测算,未来五年央企年均安排的“两新”领域资金将高达6000亿元,占2023年央企全部投资总额(6.2万亿元)的近10%。在落实路径上,包括

1)加快推动先进设备更新。加速替换改造一批服役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工艺技术落后的生产装置和设备,更新部署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

2)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一批“智改数转网联”项目,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加快智能装备更新替代和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

3)加快推动绿色化改造。推广一批绿色装备,大力促进减污降碳、节能降耗,加强设备能效管理,加快对能效水平较低的装置设备更新改造,大力布局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产品从研发制造到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4)加快推动本质安全。实施一批老旧装置改造,强化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应用,在安全隐患高发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和“机器人替人”,加强对各类危险源的在线监控和管理,提高事故和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水平;

5)加快强化有效供给。研发生产一批新型装置设备,推进在各类工业机械、农用、医疗、教育等领域应用,努力提供技术先进、绿色低碳、节能高效、适应市场需求的设备产品。

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中央企业既是更新需求方,又是设备供给方,引领表率,助力扩大内需。

从更新需求端来看,中央企业正根据“一企一策”原则,制定设备更新方案,重点选择能耗高、排放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3月份国务院发布的《行动方案》在实施设备更新行动中明确“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由此来看,中央企业无疑是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要实施主体。根据国资委数据,2023年中央企业总资产规模达86.6万亿元(我们剔除招商局下属招商银行资产数据后,97家央企总资产约75.8万亿元)。我们通过中国货币网等所披露的央企集团2023年财报数据得到其中79家央企集团资产数据共计70.85万亿元,覆盖了93%以上的数据。若以各行业央企集团总资产占比作为设备更新投资占比的近似权重,并按照年均总计6000亿元的央企设备更新投资规模,我们测算得到前五大权重行业及对应的年均设备更新规模潜能为:能源电力(33.9%,2036亿元)、石油化工(14.5%,871亿元)、建筑工程(12.3%,738亿元)、交运物流(9.1%,545亿元)、钢铁机械矿冶(8.1%,491亿元)。建议关注上述各行业设备更新潜能及其所带动的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中间品需求。

从设备供给端来看,较多央企集团的经营范围与国务院大规模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重点领域较为契合,或将持续受益。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相较此前3月的文件,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并提出“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支持“老旧营运船舶”“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提高“农业机械报废”“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我们认为部分央企集团作为产业主导企业将成为高端设备供给方,值得重点关注:

1)能源电力:关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等央企下属的电力设备行业上市公司。

2)船舶制造:关注中国船舶集团下属的绿色船舶制造相关上市公司。

3)机械设备:关注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下属的工业、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相关上市公司。

4)汽车制造:关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整车制造领域相关上市公司。

风险因素:

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海外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经济波动。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4年7月28日发布的《国企改革系列报告之十七—设备更新深化加力,新质发展央企担纲》报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滚雪球吧 - 让财富的雪球滚起来 » 设备更新深化加力,新质发展央企担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