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建投)因一名投行部门实习生的高调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实习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系列短视频,不仅炫耀自己开着一台京牌保时捷跑车上下班,还公开了中信建投正在进行的IPO项目,包括客户信息以及监管的询证函等敏感信息!这一事件迅速发酵,大家普遍看到了中信建投在实习生管理和合规管理上的不严格与不规范。
更深一层,透过实习事件,去看他所在的投行部门。投行部门是中信建投的核心部门,在投行业务领域具有非常高的市场地位,但近年来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中信建投在某些年份的投行业务收入排名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行业前列。
今年三月,证监会出台新政策,强调强化中介机构“看门人”角色与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旨在打造更健康、透明的资本市场。自四月以来,新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较为亮眼,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且“上市即变脸”的怪象显著减少,这无疑是证监会及各级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战略的直接成果,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与投资者的积极预期。然而,在这片向好的大背景下,还是存在一些中介机构作为保荐机构把关不严,甚至“装睡”、“走神”的情况却依然存在。
中信建投IPO保荐业绩频现“变脸”
近年来,中信建投在IPO保荐领域的业绩表现令人堪忧。据Wind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中信建投共负责了171个IPO项目的保荐和承销工作,其中有75家公司上市后的第一年出现了营收或净利润的下降,占比高达44%,更有部分公司在上市后的业绩表现甚至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其中,有12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超过了50%,这不仅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也对市场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中信建投作为这些公司的保荐机构,是否有效履行“看门人”职责的问题不容忽视。
多次违规受罚,保荐质量到底如何?
中信建投在IPO保荐业务中的疏漏不仅体现在业绩“变脸”上,还多次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以紫晶存储IPO为例,该公司因欺诈发行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中信建投作为保荐机构难辞其咎。此外,中信建投保荐的欧普泰、特瑞斯、春光药装等多个IPO项目也存在信息披露质量差、违规回购股份、重大会计错误等问题。
据统计,在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的评价期间,中信建投证券受到了证监局的五次警示函、一次责令改正,以及一次上交所的书面警示和一次中国人民银行的行政处罚。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中信建投证券的评级从之前的最高等级A级下降至B类,执业质量下滑明显。
巍华新材案例:业绩存疑与独立性风险
中信建投在IPO保荐中的把关不严问题,在巍华新材案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巍华新材在招股说明书中选择了业绩大幅变脸的中欣氟材和永太科技作为可比公司,而其自身业绩数据也显得耐人寻味。巍华新材在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高达3.29亿元,但下半年却骤降至1.7亿元,环比降幅高达48%。这种业绩的大幅波动引发了市场对巍华新材盈利持续性的严重质疑。
更为关键的是,巍华新材手握巨额现金却拟募资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一行为令人费解。公司净利润总额高达17亿元,货币资金超过10亿元,为何还需要通过IPO募集资金来补充流动资金?作为保荐机构的中信建投,是否对这种风险进行了充分的核查和评估?
此外,巍华新材的独立性也存在重大隐患。其大股东闰土股份不仅是巍华新材的最大供应商,还持有巍华新材超过6%的股份。闰土股份自身经营不佳,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这种背景下巍华新材的IPO是否存在“暗度陈仓”的风险?中信建投作为保荐机构是否注意到了这种潜在的利益输送问题?
监管新政下的合规挑战
面对中信建投在IPO保荐和承销工作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监管层正在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证监会明确提出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确保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对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也将“一查到底”。这种随机抽取现场检查和问题导向现场检查的双管齐下策略,意在形成全面的监管威慑力,防范企业“带病闯关”。
同时,证监会还强调禁止企业以“圈钱”为目的上市和过度融资,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严惩。这些新政的出台无疑给中介机构敲响了警钟,要求其在IPO保荐和承销工作中必须更加严谨、合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滚雪球吧 - 让财富的雪球滚起来 » 中信建投证券,请管好实习生,做好保荐看门人